韓國人為什麽愛吃豬腸呢?

在韓國與豬肉相關的代表性食物有很多,烤得焦黃焦黃的豬五花肉、甜甜鹹鹹的醬油豬排、筋道的前腿肉、後腿肉,味道不同的豬蹄等。別忘記還有豬的內臟也是寶貝,烤豬小腸,烤豬皺胃,烤豬大腸在韓國也是很有名的代表性美食! 豬的瘦肉很好吃,但如果沒有吃到豬腸,那就太可惜了! 豬腸是韓國人最愛的下酒菜之一!只要吃了一次,就再也無法忘記那種獨特的味道! 即使在韓國生活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吃到,但是其實很多人對豬小腸、豬皺胃、豬大腸是什麼並不清楚。 所以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豬小腸、豬皺胃和豬大腸的位置(部位)和特點、功效吧。
豬小腸: 豬小腸,豬大腸和豬皺胃中,在韓國最常聽的就是豬小腸了。 豬小腸是豬的小腸在餐館裏也被叫做肥腸。 國語史資料中雖然沒有出現”肥腸”這個詞,但是將意為油的”(곱)肥”和腸子的”(창)腸”結合起來,組成了現在的肥腸。豬內臟比其他豬肉部位更具有豬特有的甜味。 比起其他的豬內臟部位,豬小腸屬於氣味較小的豬內臟。並且與其他內臟相比,一只豬可以產生的豬小腸的量更多,價格也更加便宜。 豬小腸除了烤肥腸外,還有其他的做法,代表性的料理有米腸湯、炒肥腸等。
大腸: 大腸也叫豬結腸。 大腸的特點是比肥腸(小腸)在外部的內臟脂肪更多。 我們在餐廳裏吃到的大腸就是把大腸像襪子翻過來一樣,把脂肪卷進去的的狀態。 一頭豬能產出大約2公斤左右的豬大腸。 吃起來不油膩,口感很勁道,味道比小腸更加濃。在韓國,烤大腸是最受喜愛的豬大腸料理,並且一般不會用做其他料理。
豬皺胃: 豬皺胃是從豬大腸到肛門的直腸,豬的皺胃比牛的皺胃油要更少, 吃起來更加筋道。 看起來皺巴巴的,不好吃,但是口感筋道,幾乎沒有油膩感,所以吃不了肥腸和大腸的人喜歡豬皺胃的情況也有。豬皺胃是在韓國慶尚道地區可以經常吃到的食物,啟示於慶尚道地區逐漸在全韓國都慢慢開始廣受歡迎。豬皺胃一般每頭豬可以產出大約280克的量,可以說是產出的量非常少。
豬腸按小腸、大腸、豬皺胃的順序排列,因為豬大腸有異味,所以烹調前一定要好好徹底清洗。 並且烹調前要用面粉去除腥味,然後用水清洗幹凈後再進行料理。
豬腸的功效: 豬腸的功效從很久以前就傳開了,被譽為朝鮮時代最好的醫學書《東醫寶鑒》中明示,豬腸有解毒作用。 據說豬腸對農藥中毒、汞、鉛等重金屬中毒具有卓越的效果,它可以防止毒素在體內堆積。 另外豬腸鈣含量高,可以有效預防低脂肪、高蛋白質、無膽固醇,還有更年期女性的骨質疏松癥,收縮肌肉,預防肌肉痙攣等問題。